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塑料产业助中国贫困乡解决温饱

作者:admin来源:环球塑化网 日期:2013-8-6 13:59:08 人气: 标签:90

  夏日炎炎,行走在定西的乡村,处处田野在耀眼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在这个中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几乎所有种上庄稼的土地都铺盖上了一层塑料薄膜。
  简简单单一层塑料布,让这个两百年来以干旱少雨导致贫困的地方,农民们开始吃上饱饭,而且,就靠这层薄薄的透明塑料布,发展出了中国六分之一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二十分之一的马铃薯种植面积。
  依靠这层透明塑料布,最贫穷的通渭县农民,人均年收入也到了2800余元。尽管这个数字按照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的小康目标中通渭县的指标,还整整差了一万元不止,但这对至少三十年前还食不足果腹的通渭人来说,就是一场革命。
  农业技术专家说,这层不起眼的塑料布在田间起到的作用就是四个字:控温保墒。位于中国西北灌溉农业区到雨养农业区过渡地带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蒸发量普遍在降雨量的3——4倍,地里的收成主要看老天下不下雨,以及是不是下载庄稼最需要的时候。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雨水根本不够用。近十五年来,这一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地膜种植技术,就利用这层塑料薄膜,避免了水分蒸发,为中国这片最干渴的农业种植区保住了珍贵的水,使植物能够顺利生长。
  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花川村的地头,快五十随的农村妇女吴淑芳正在侍弄自己的9亩地膜马铃薯。热天,马铃薯已经从地膜上留好的洞里探出青苗。吴淑芳要做的是在地膜上再掏些洞,把压在地膜下面的青苗从洞口扶出来,确保马铃薯能够正常的生长。“没有这地膜,估计我这地就干透了,啥也长不了。”吴淑芳说。
  定西农技人员为用好地膜,动了很多脑筋。现在流行的农业增产手段是全膜技术。家在通渭县平襄镇城关村的益岁润说:“如果没有全膜技术,我们这里几乎种不成玉米,没有玉米,我也养不了牛。”益岁润说,有了全膜技术后,十年十旱的通渭开始涌现出许多玉米种植大户,他本人就是其中之一。
  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说,全膜技术看似简单,但却将水分的利用率提高了70%以上。一般情况下,1亩地1毫米降水最多只能生产1公斤粮食,而利用这一技术可达到2.2公斤。
  依靠地膜,过去农民一直吃不饱肚子的定西市通渭县和安定区在2011年都获得了中国农业部授予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而且,定西市还靠地膜带来的农业稳定的生产能力,发展出了马铃薯、玉米、中药材三个主要的农业产业。一些高科技企业的加入,拉长了产业链条,更使三百万亩地膜马铃薯成为工业原料,带动这个中国最穷地方的农民增收。安定区郭峰乡的王孝贤说,自家在2006年的时候,在马铃薯上的收入就已经实现人均超过1200元。
  在中国著名的贫困县会宁县,农牧局总农艺师刘生学正在尝试用地膜技术种西瓜。他说:“这是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在很多作物上都可运用,毫不夸张地说,这项技术挽救了中国西北干旱区种植业,为农民实现稳定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