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但中国庞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发展进程催生了一个"大块头"管道行业。目前,中国的塑料管道产量和使用量均占到了全球总数的约一半。中国塑协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提供了相关数据,中国每年的塑料管产量约为1100万吨,而全球塑料管总产量大约为2000万吨。
而全球的数字摘自美国市场调研公司Freedonia公司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说,全球塑料管需求将以每年6.2%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将达2300万吨。
在9月5日-6日在西安召开的2013国际塑料管道交流会上,全球管道行业管理者表示,这一数字基本上正确反应了总体情况。即便中国的官方数字偏高一些,但中国仍在全球总量中占据很大比例。
但最吸引笔者的并不是中国塑料管行业的庞大规模,而是由此带来的创新前景。
经济发展机构喜欢谈论"集群效应",也就是把相关企业都聚焦到一起,并通过近距离的联系来催生新的想法和创新。加州硅谷就是一个范例。
如果中国塑料管行业目前占到全球总量的一半,那么看起来这一集群自然将会带来实质性的创新。
本届会议的外方主办者ZoranDavidovski.Davidovski是位于奥地利Neudorf的PipelifeInternational公司的创新与营销副总裁,也是去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塑料管道会议的主席。他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在行业标准和质量上在不断得到完善。在塑料管道和配件方面有了很大飞跃。"
但是,中国的一些行业领导者对创新步伐之慢提出了批评。中国塑协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占杰说,中国PVC管道行业"有必要加快创新脚步".他说,有太多的商品类产品,太多的小企业,而且高价值的应用不足,这都拖了创新的后腿。
然而,从这一会议本身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仍野心勃勃并且市场需求旺盛。
在过去,许多中国的工程师从各地赶来参加塑料管道行业的这一重要的全球性会议,该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举办地为北美或欧洲。Davidovski说,但到国外参加会议距离遥远,花费高昂,而且一些中方人员几经周折才能拿到签证。
所以,在2008年CPPA的提议下,全球塑料管道贸易团体从2009年开始在中国举办这一两年一届的会议,举办的年份刚好与全球会议错开。今年是中国国际塑料管道交流会的第三届会议。
主办方称共有370人登记参会,大部分都来自中国,但总人数与明年在芝加哥举行的全球塑料管道会议的400人的预计数字相差无几。
很显然中国的技术发展正在吸引大量的关注。而且一些公司也拥有研究资源。中国最大的管道生产商Lesso(曾用名联塑)集团在规模上可与北美最大的同行JMEagle公司相当。
迄今为止,相比中国的其他行业领域,如汽车业,中国管道行业的发展更为独立。
中国汽车业内,洋品牌占据主流。大众、通用汽车、丰田和其他国外品牌在质量和技术能力上都优于年轻的中国竞争对手。这促使国外塑料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在华展开大量投资。
但管道行业有所不同。这里基本上是中国本地企业的天下。或许这是因为管道涉及的技术较为简单,也可能是管道行业与大量的政府基础设施有密切联系,让本地企业占据优势。
理论上说,这可能会限制中国的创新成果与境外市场的相关性。但凭借相当于全球一半规模的庞大本国市场,再加上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这个塑料管产量占全球总量一半的市场无疑值得人们静观其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