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一、塑料制品产出旺盛和需求淡季的悖论,问题出在哪儿?
六月塑料行业传统需求淡季下,塑料制品产出却依旧旺盛的悖论。市场普遍认为需求淡季下,工业部门产出、包括塑料行业产出将会下滑。
然而,结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验证,我们发现,近几年塑料制品产量(绝对量和环比)在六月都会出现明显增幅,这和市场的普遍认知存在差异。
具体数据来看,2014年5、6、7月塑料制品产量环比分别为14.76%、9.60%和-7.89%,2015年5、6、7月塑料制品产量环比分别为3.32%、10.81%和-3.01%,2016年5、6、7月塑料制品产量环比分别为2.31%、11.64%和-7.85%。
6月份反而成了高产出的月份,这与6月需求淡季这一普遍认知相违背。
那么,六月伊始的塑料行业传统需求淡季该怎么理解?“淡”之一字主要体现在何处呢?
二、传统需求淡季下的新订单情况
笔者认为,“传统需求淡季”的正确解读姿势或许应该是:企业新增订单的下滑,而非工业产出的下滑。这里,我们将采购经理指数(以下简称PMI)作为短期反应实体活动强弱的“晴雨表”,它本身是经济周期的同步指标,反应了经济活动短期的强弱变化。
而塑料制品行业多数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小,企业生产灵活度高;因此,我们采用PMI新订单中的中型企业变化作为反应塑料制品行业订单的变化。
具体数据来看,2014年5、6、7月“PMI:新订单:中型企业”增幅环比分别为6.94%、-1.86%和-1.89%,2015年5、6、7月“PMI:新订单:中型企业”增幅环比分别为1.60%、-1.38%和-1.00%,2016年5、6、7月“PMI:新订单:中型企业”增幅环比分别为2.00%、-3.91%和-1.02%。
我们发现,6月中型企业的新订单环比在近三年中均出现明显回落,这与笔者的猜测相互印证,即需求淡季主要体现在塑料制品行业新增订单的环比转弱。
那么,在6月伊始,在中小企业(塑料制品行业)新增订单转弱下,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又是什么样的情况,是否会跟随传统需求淡季出现一定的规律性波动呢?
三、传统需求淡季下的企业原材料库存情况
中小企业原材料库存水平并不跟随需求淡旺季出现规律性波动,而是需求淡旺季、原材料价格变化等多元函数的变化,即:
弱需求高产出的悖论如何解读塑料行业传统需求淡季
基于数据来源有限,笔者截取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的月度数据,来进行分析论证。上文笔者论证了6月需求淡季下企业新增订单同步转弱的现象,通过叠加原材料库存和原材料价格变化,我们发现,传统需求淡季下企业原材料库存水平并没有出现同步下滑的迹象。
这里我们以LLDPE主力期货合约的价格作为塑料企业原材料价格的指标,具体来看,2015年6月LLDPE主力合约同比涨幅5.34%,环比跌幅0.52%,整体原材料价格呈现小幅微涨,此时PMI中型企业原材料库存指数环比涨幅3.18%,两者方向同步。
但是,需求淡季下新增订单环比跌幅1.38%,表明下游工厂原材料库存回补这一现象更多的解释度来自价格上涨因子的驱动,企业对未来预期回报率的抬升。
同样,将时间周期往后退,2016年6月LLDPE主力合约同比涨幅10.27%,环比涨幅6.09%,整体原材料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此时PMI中型企业原材料库存指数环比跌幅3.07%,两者方向截然相反。
但是,同样的需求淡季下新增订单环比跌幅3.91%,与2015年同期变化趋势相同。表明此时下游工厂原材料库存下滑这一现象更多的解释度来自需求淡季因子的驱动,价格的上涨并没有抬升企业补库的意愿。
因此,需求淡季情况下,企业原材料库存变化是原材料价格和需求淡季预期的二元函数变化,并非单一的随着淡旺季呈现规律性波动。
四、终极问题:每年六月需求淡季下,塑料制品企业产出反而旺盛,这一悖论到底反应了什么?
笔者认为,对塑料制品行业来说,六月传统需求淡季下,制品企业生产旺盛所反应的或许并非是国内消费需求的真实反应,而是国外需求的反应。主要指塑料制品出口需求,叠加部分延后生产的订单,共同导致传统需求淡季下塑料制品产出增加这一现象。
而在6月之后,在新增订单、生产下滑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维持出口订单的及时交付,必然会消耗其一部分产成品库存。
多数塑料制品的出口订单都是延后生产。我国塑料制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华东一带,由以浙江省为代表,经过向多家经营出口贸易的塑料制品企业调研,我们发现,华东一带多数经营出口贸易的塑料制品企业的出口订单大多延后生产,即在5月份接了外商订单后,在6月份进行塑料制品的生产。
同时,3-5月份为塑料行业的传统旺季,新增订单相对较为乐观,而这部分新增出口订单也可能多数被安排在6月生产。
如此一来,在3-5月国内需求旺季时,工厂生产以满足国内需求,在6-8月国内需求淡季时,工厂可以制作前期推迟的国内和国外新增订单,保证了企业全年现金流、生产的稳定。
如果上述猜测成立,在观察“PMI:新出口订单:小型企业”时,需要观测5月份的数据,因为5月这部分新增的出口订单会被安排在6月生产。我们截取了2015年和2016年4-8月份的数据来进行论证。
从数据统计来看,该指标在2015年4、5、6月分别为43.10、47.40和44.80,2016年4、5、6月分别为44.20、49.50和44.20,5月PMI小型企业新出口订单高于相邻两个月份,且6月较五月出现较大回落,这与我们的猜测相互印证,即5月新增出口订单的生产被安排在6月,导致了6月生产出现环比增加的现象。
弱需求高产出的悖论如何解读塑料行业传统需求淡季
而在6月之后,在新增订单、生产下滑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维持出口订单的及时交付和稳定,必然会消耗其一部分产成品库存。
2015年6月,塑料制品产出经历10.81%的高环比增幅后,在7、8月出现明显下滑,7、8月塑料制品产出环比增速仅录得-3.01%和-3.14%,产量绝对值单月下滑约54万吨。
然而,此时塑料制品出口量保持稳定,维持在单月83-86万吨之间,那么,在塑料制品产出下滑的情况下,塑料制品出口得以维持稳定则主要来自于企业的产成品库存消耗。而2015年7、8月PMI:产成品库存指数环比增速分别下滑0.63%和0.42%,这与我们的猜测相互印证。
2016年6月,塑料制品产出经历了11.64%的高环比增幅后,在7、8月产出出现明显下滑,7、8月塑料制品产出环比增速仅录得-7.85%和-2.64%,产量绝对值单月下滑近57万吨,然而,此时塑料制品出口量保持稳定,维持在单月90-98万吨之间,同样,这部分出口需要依靠前期的产成品库存来弥补。
同时,我们观测到,2016年7、8月PMI:产成品库存指数环比增速分别微涨0.65%和微跌0.43%,这与我们的猜测相互印证。
值得注意的是。6-8月间,2016年和2015年产成品库存变化幅度并不同,这可能主要来自于价格因素的影响。
2015年6月后,股票市场大跌,“股灾”后造成的恐慌性情绪抑制了实业投资的需求,此时工业企业部门库存下滑至低点,整体产成品库存水平较低;而2016年全年大宗商品出现明显反弹,市场情绪转而乐观,工业生产旺盛下,工业部门整体呈现再库存的现象,此时整体库存水平偏高,且呈现向上的趋势,这也是为什么在5-8月间塑料制品出口对产成品库存的影响2015年明显与2016年的原因。
总结:需求淡季的正确解读姿势
经过上文的论证,我们发现,需求淡季的真实体现是企业新增订单的转弱,两者呈现同步的规律性波动。
然而,制品企业原材料库存并非跟随淡季同步波动,而是淡旺季、原材料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多元函数变化的结果。
最后,需求淡季下塑料制品产出的高增长主要来自5月及前期的新出口订单的增长,而企业真实的生产则被安排在6月,故而对6月产出造成一定的推动。